入伏以來,杭州一直處于高溫模式,40度以上的極端高溫天氣超長在線。這種天氣里,人們經常會感到頭暈、乏力,但頭暈、乏力并非都是中暑,還需警惕卒中發作,需要及時到醫院就診。今天我們來聊聊如何及時發現腦梗癥狀,出現BE FAST ,不要等,立馬就診。
49歲的劉先生來杭州打拼多年,從事收集廢品工作。無論酷暑,還是嚴寒,他每天天不亮出發,一直干到太陽落山才回到住處。
這天,太陽毒辣,炎熱無比,劉先生干了一整天,口干舌燥,頭暈乏力。傍晚時分,他準備收工回家,突然他騎車的右手“不聽使喚了”,伴隨而來的是莫名其妙的麻木感,他趕緊下車想休息一下,發現右腿走路也不穩了,于是,他打電話給附近的姐姐,姐姐說他講話也不清楚了。
姐姐趕來后,他們立即到附近的省立同德醫院就診。到達搶救室后,神經內科醫師對患者進行了詳細的評估,發現患者神經功能缺失量表評分6分(面癱2分+肌力下降2分+感覺障礙1分+言語困難1分),因患者發病到就診時間半小時左右,立即啟動卒中中心綠色通道,很快就完成了頭顱CT以及頸部CTA檢查,患者頭顱CT平掃正常,頸部CTA經重建后發現大血管通暢,考慮患者急性腦血管穿支閉塞,盡快告知了患者和家屬病情以及靜脈溶栓的有效性和相關風險。
起初患者的姐姐有些猶豫,擔心較多,不斷打電話給老家的親戚咨詢。經過醫生再三闡述治療方法的利弊以及治療時機的緊迫性,劉先生看著自己活動困難的右手和右腿,終于決定:“我相信這家醫院的醫生,聽從你們的建議”。
隨著靜脈溶栓藥物進入患者體內,患者的右側肢體肌力漸漸提高了,一小時后,患者的肢體活動已接近正常。神經內科醫師再次評估患者的神經功能情況,發現神經功能缺失量表NIHSS評分已變為3分(面癱1分+感覺障礙1分+言語障礙1分)。
后來,劉先生又經過住院一周的精心診治,出院時已完全恢復正常,神經功能缺失量表NIHSS評分變為了0分,頭顱核磁檢查也未發現梗死灶,他又能回歸正常工作、為他的家庭打拼了。劉先生的姐姐說“這家醫院的醫生和護士真好,生病了要相信醫生”。
8月的一天,酷暑難耐,同為49歲的陳先生,一大早在外面鍛煉,揮汗如雨,回家吃早飯時,發現右腿走路不靈活,容易向右側偏斜,右手拿東西不穩,感頭暈、頭昏。“可能有些中暑了”,陳先生這樣想,“在家休息休息就好了”。于是,他就在家休息了大半天。到了下午,他發現不但沒有好轉,右手和右腳活動更加困難了,還出現了言語含糊,在家人的勸說下,他才到醫院就診。
我院神經內科醫師對陳先生進行了詳細的評估,發現陳先生神經功能缺失量表評分3分(面癱1分+肌力下降1分+言語困難1分),進一步完善了頭顱CT和頸部CTA檢查,頭顱CT平掃提示左側基底節區低密度灶,頸部CTA提示腦部大血管通暢。仍然考慮腦血管穿支閉塞。陳先生發病到就診6小時以上,已超過靜脈溶栓藥物使用時間,給予常規藥物治療,并收住院。住院后,頭顱核磁顯示左側基底節和腦室旁急性腦梗塞灶,治療一周左右,患者右下肢步行仍不穩,還需進一步康復功能鍛煉。
伴隨杭城高溫天氣的持續,近來我院神經內科收治腦梗塞患者較以往同期明顯偏多。神經內科張震中主任說:除了常規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如高血壓、糖尿病、高血脂等,高溫也是不可忽視的腦血管病危險因素。炎熱天氣,人體的體溫調節主要是靠汗液的蒸發,如出汗多,補充水分不及時,人體就會缺水,導致血容量不足,血粘度也會增高,這個時候就容易發生腦梗死。另外,家里一般都要開空調,室內外溫差大,忽冷忽熱導致腦血管痙攣,也會誘發腦梗死。同時,燥熱的天氣,人容易急躁、緊張、激動,情緒波動大,血壓不穩定,也會導致腦梗死的發生。
夏季,腦梗死發作時,人們往往以為是中暑,而腦梗死的治療和時間息息相關,“時間就是大腦”,越早診治,恢復希望越大。所以腦梗死的準確識別和及時就診非常關鍵。對于腦梗死的識別,有個“BE FAST”口訣:
B(Balance)即平衡,指平衡或協調能力的突然喪失。
E(Eye)即眼睛,指突發的視物困難。
F(Face)即面部,指突發的面部歪斜。
A(Arm)即手臂,指一側肢體的突發活動困難或麻木。
S(Speech)即語言,指突發的講話不清或發音困難。
最后一個“T”即Time,指時間,就是一旦出現上述癥狀,越早治療,獲益越大。目前國際通用的靜脈溶栓藥物需要在發病4.5小時之內使用,早治療一分鐘,就可以挽救大約190萬個腦細胞。
我院卒中中心,由神經內科、神經外科、急診科、放射科、檢驗科、藥房等相關科室組成,已經形成了高效的團隊,對于發病4.5小時之內就診的患者,能夠快速完成相關檢查和給藥。近來,從患者就診到給藥時間,即DNT時間,基本控制在三十到四十分鐘之間,大大短于指南要求的六十分鐘。
最后,請大家認知卒中相關知識,一旦出現“BE FAST”癥狀,不要有“休息休息再看看”的想法,及時到醫院就診,相信更加專業的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