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人口老齡化的加劇,中國每年因骨質疏松而導致骨折(脆性骨折)的患者數量高達數百萬。其中,髖部骨折作為最嚴重的脆性骨折類型,可能對老年人的健康造成極大的危害。
近日,為防止醫院骨質疏松性骨折的發生,院區醫學教育部組織召開了“降低骨質疏松骨折發生率”醫療質量提升項目啟動會,并邀請骨關節康復科何邦健主任在醫院開設了第一場講座。講座以線上線下結合的形式進行,三個院區同步直播。
會上,何幫劍主任為醫務人員做了題為《骨質疏松癥及骨折的防治策略》的講座,他先后從骨質疏松性骨折的背景、危險因素、診斷標準等多方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表示,骨質疏松是一種與增齡相關的骨骼疾病,而脆性骨折是骨質疏松最嚴重的并發癥,也是老年人致殘和致死的主要原因。預防骨質疏松性骨折的基礎是認識骨質疏松,并篩查骨質疏松的危險因素并進行風險評估。他指出,骨質疏松隱匿于多種疾病中,相關患者可能分布在多個科室,增加了管理難度。因此,需對高風險患者進行雙多能骨密度、骨代謝指標等檢測,提高骨質疏松的診斷率。
何邦健主任總結說,減少骨質疏松性骨折需要對骨質疏松癥患者進行標準化治療。從生活方式調整、抗骨質疏松藥物等方面入手,要“防患于未然,防病于變,防病康復”,防止骨質疏松的發展,改善骨量,預防骨折。
會后,醫學教育部徐麗穎主任詳細介紹了“降低骨質疏松性骨折發生率”醫療質量提升項目。他希望通過項目的實施,落實高危人群入院篩查和風險評估的標準流程,積極發現和治療骨質疏松癥患者,從而有效降低醫院骨折的發生率。他還呼吁臨床醫生、護士和護理人員參與“在醫院識別骨質疏松癥和預防骨折”的團隊,共同努力減輕患者的痛苦。
轉載自:浙江康復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