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穩定性指的是核心肌群對腰部、骨盆和髖部結構活動的控制能力,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包括穩定性、協調性、運動控制和平衡性等多個因素。腦卒中患者通常出現軀干功能障礙,表現為軀干肌力下降、激活延遲、位置感障礙、坐姿時身體重心偏移和步行時軀干不對稱等癥狀。通過核心穩定性訓練,可以提高人體核心穩定性,改善神經肌肉控制,建立運動鏈條,為肢體運動提供支點,增強人體控制能力和平衡能力,同時保持脊柱和骨盆在正確姿勢下穩定。杭州顧連璽橋康復醫院康復科普,帶大家了解腦卒中患者,如何做核心穩定訓練。
一、核心穩定性訓練的好處
日本 Higashisaitama 國立醫院的 Haruyama 等設計了關于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后患者平衡能力和軀干功能影響的研究,將受試者分為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試驗組不接受常規的康復訓練,改為接受400分鐘的核心穩定訓練;對照組只接受常規的康復訓練。結果對照組的受試者在動態平衡量表、TIS總分、骨盆傾斜主動活動范圍、Brief-BESTest、TUG和 FAC 上都得到了顯著的改善。與常規的傳統康復訓練相比:
核心穩定性訓練有效改善腦卒中患者的姿勢控制
腦卒中患者的姿勢控制能力由于中樞神經系統的損害而下降,核心穩定訓練在非穩態下鍛煉姿勢的控制能力,更好的訓練人體深層的小肌肉群,增加核心力量。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患者平衡能力的改善
腦卒中后患者腰腹部肌肉力量不足,腹部的深層肌肉一般表現為遲緩和低興奮,導致深層肌肉負責的穩定和耐力運動有障礙。常出現運動和感覺通路發生障礙,導致肌張力和肌力異常及運動控制障礙,最終產生平衡功能障礙。核心穩定性訓練依據不穩定的外部支撐,調動更多的控制平衡肌,能更好的改善患者的平衡能力,并且療效持續良好。
核心穩定性訓練有助于軀干的穩定
無論是上肢運動還是下肢運動,運動前,最先被激活的總是腹橫肌(核心肌群的深層穩定肌),為了增加腹內壓力,并為運動前準備穩定的軀干。核心穩定性訓練能夠促進軀干感覺的恢復,增加神經肌肉系統的本體感覺,有助于軀干的穩定,改善患者軀干深淺兩層核心肌群的平衡能力。
核心穩定性訓練對腦卒中患者上肢和下肢功能的改善
核心穩定性訓練能增加運動時由核心向肢體的能量輸出,提高能量的利用率,強化身體的動力鏈,并進一步提高上肢和下肢的運動功能,為上下肢運動創造支點,協調上下肢的發力和肌肉之間的收縮,使力量的產生、傳遞和控制達到最佳化,提高四肢的整體運動能力和步行功能。
二、核心穩定性訓練方法
核心穩定性訓練主要利用動態不穩定的支撐環境增加中樞神經系統的刺激,這種狀態下深層核心肌群更容易被激發收縮。不穩定的身體狀態通過自身有意識的鍛煉達到訓練神經-肌肉系統的平衡、控制能力和本體感覺的一種方式。針對患者的情況選擇合適運動量的核心穩定性康復訓練,而腦卒中患者大多伴有高血壓、心臟病和糖尿病等慢性病的問題,訓練中要密切關注血壓和心律等體征,把握訓練時間和訓練強度,在保證在安全的范圍內進行康復訓練。
初始階段,不借助任何器械的單人力量練習,如翻身、重心前移站起、坐位平衡、橋式運動等動作,這些練習可以提高軀干穩定性,深刻體會核心肌群的用力和有效的控制身體的感覺,為站立和步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二階段,運用單一器械進行的力量練習,比如:瑞士球、平衡球、平衡板、彈力繩等。可以刺激和動員深層的小肌肉群參與到軀干平衡和肢體運動中。
第三階段,使用組合器械進行康復訓練,進一步刺激深層肌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