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尿潴留?
尿潴留常見原因由于器質性病變造成尿道或膀胱出口的機械性梗阻,或尿道病變有炎癥、異物、結石、腫瘤、損傷、狹窄以及先天性尿道畸形等;膀胱頸梗阻性病變有膀胱頸攣縮、纖維化、腫瘤、前列腺增生、腫瘤等。此外,盆腔腫瘤、妊娠子宮、神經系統病變如脊髓或馬尾損傷、腫瘤、盆腔手術損傷支配的神經以及糖尿病等,造成神經性膀胱功能障礙。
(二)尿潴留的臨床表現?
表現為急性和慢性尿潴留,急性尿潴留突然發生在短時間內膀胱充盈,尿液不能排出,膀胱迅速膨脹而成。慢性尿潴留引起大量殘余尿時,尿液可因充盈過滿而溢出,出現尿失禁,長期尿潴留可致慢性腎功能衰竭。
(三)尿潴留的治療原則:
解除病因,恢復排尿,對于易并發尿路感染,應積極予以抗感染治療。
1.病因明確并有條件即使解除病因者應立即解除。2.腰麻或肛管手術后的尿潴留,可用針灸或穴位注射新斯地明治療。3.導尿是急性尿潴留最常見的方法。4.膀胱穿刺或膀胱造瘺術不能插入導尿管,可在無菌操作下自恥骨上緣穿刺膀胱,抽出尿液,如需長期引流,應行膀胱造瘺術。5.防止感染。6.后期病因治療如手術去除結石、腫瘤、前列腺增生,積極治療尿道狹窄、神經源性膀胱等。(四)中醫藥的獨到優勢
根據目前臨床治療的經驗分享:
1.骶四針:上點:位于骶骨邊緣旁,平第4骶后孔水平處(雙側)。使用100mm長針直刺,針刺深度為3-3.5寸,使針感達尿道或肛門。下點位于尾骨尖旁開0.5寸(雙側),使用100mm長針,呈70度角向外側(坐骨直腸窩方向)斜刺,2.5-3.5寸深,使針感達尿道,局部酸脹感為度。電針采用連續波(疏波),頻率1-2Hz,刺激以患者不感到難受為度。電針期間需保持盆底肌以尿道為中心刺激強度以患者不感到難受為度,有節律的向上強烈收縮的感覺,每次持續30min。
2.腹四針:曲骨、中極、子宮(雙側)。患者排尿后取仰臥位消毒后取曲骨、中極,用100mm與皮膚呈15~30°角后斜刺,針入 75~100 mm ,使針感向會陰部或尿道放射。雙側子宮刺入皮下后,向恥骨聯合方向與皮膚 15~30°角刺入,使針感向會陰部或尿道放射,雙側子宮、曲骨與中極均接斷續波,頻率1~2Hz,刺激量以患者能耐受為度,留針40 min ,以下腹部肌肉有節律收縮為佳。3.臍針:震、離、坤4.灸法:取艾灸溫煦作用,重灸氣海、關元穴。5.中藥:豬苓湯合桂枝茯苓丸加減